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这是一片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土地。仲夏6月,因为一个共同的姓氏,海内外张氏宗亲联袂而来,参加华夏张氏祖庭的奠基仪式。这,又不仅仅是一个仪式。在挥锨落土的刹那,张氏与清河之间古老的血脉渊源无疑会变得更加深切——朝有瑰丽的云霞,夕有灿烂的星汉——古郡清河,气象万千。
诚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洪昌在致辞中所说,当前,我市正在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为媒,经济唱戏”的部署已全面铺开,清河在发掘张氏文化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无疑是带了一个好头。
这番话虽说得平实,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别样地深。
纵观天下,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和深入,姓氏文化已成为一个地方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亮点,它激发着炎黄子孙的寻根情、故土情、民族情、爱国情,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如一的伟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邢台历史悠久,十万年前,人类活动就在邢台植下深根,从此,姓氏文化即在邢台繁育发展。邢台是姓氏发祥最多的地区之一,十余个大姓均出自邢台,除了清河张氏,我们还拥有邢氏、游氏、魏氏、崔氏、李氏、柴氏等丰富的姓氏文化资源。
清河的确带了一个好头,但清河之志似乎不止于此。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对运河文化、古城文化、羊绒文化、武松文化、《金瓶梅》文化等一并研究开发,与张氏文化形成文化旅游链条,立意打造冀东南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在邢台的文化长征中,暂时落后的,会奋起直追,甚至后来居上。
清河唱了一出大戏,但台上的幕帷还未闭合,演员还未谢幕,列位,且打起精神,因为连台好戏,还在后头。
炎黄子孙根在华夏、天下张姓宗连清河
天下姓氏各有其源,宗族文化璀璨斑斓。地处冀南平原、京九要冲的清河县是最古老的郡国之一,东临卫运河,北依清凉江,西有承载远古文明的鲧堤,南有汉代的遗冢,县城附近还有宋城、明城遗址,数不清的考古发现,道不尽的掌故流传,悠久的张姓就起源于这片厚重的土壤。
上古时代,轩辕部落与蚩尤部落争战,八战不胜,节节败退。轩辕的第五子挥,夜观天象,发现流星飞渡弧矢星,顿生灵感,于是制造了弓矢献给父王,并辅佐轩辕发起殊死决战,利用弓矢远射近攻,逼使蚩尤逃遁而诛之,从而平定天下。轩辕战胜蚩尤,其它部落受到震撼,纷纷归顺,拥轩辕为天子,称黄帝。黄帝对挥公大加封赏,并赐姓为张,世居清阳,即今天的清河县。
清河县又是如何得名的呢?“清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战国时介于齐赵两国之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清河源起河南北部,流经今日河北威县以下开始称清河。隋代以后,古老的清河因黄河无数次改道而被湮没,虽河流不复存在,但因河而名的清河县这一名称却沿用至今。所以,张氏谱书提到郡望时,多是讲清河郡,谱书的版心,也往往标有“清河堂”字样,以示不忘先祖之地。
历代古籍对张氏起源清河有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张浚等人会修的《张氏统宗世谱》中说:“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张氏南轩族谱》记述:“吾族本黄帝后裔,始祖为弓正,封清河,赐姓张,此郡所自治也。”中科院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等先生为学术顾问出版的《张氏源潭》一书,明确表述张氏出清河:“清河是历代张氏谱牒所共认的得姓郡望”,“数千年来,清河一直作为天下张氏族人们心中的圣地而供奉”。
历史文化的核心是历史人物,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但惟独张氏历史渊源构成了迥异于其他姓氏的人文品位。张挥发明弓矢,不但奠定了当时军事上的强盛基础,同时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价值超越国界,传及世界。挥之十一世孙张单,在任“火正”之职时,发明了“造灶”,使人类生活有了用“灶”烹饪食物的飞跃,张单也成了至今人们供奉的“灶君公”。
大禹治水,世人尽知。大禹之父鲧所筑的防洪大堤——鲧堤,至今仍以2米高10余米宽数里之长横卧在清河与威县交界之处。鲧被杀后,禹继承父志继续治水,起用张挥之十二世孙张天杰为“水正”。张天杰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先导入沟而汇成江河,再引流入海,终于有了今日的江淮河汉,成全了夏禹治水的全功。
张氏族人自黄帝至今数千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建树,成了推动历史、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敦亲睦族百代事,张氏文化壮清河
“张氏文化是清河在羊绒之外通往世界更广阔领域的又一重要桥梁和纽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洪昌在担任清河县委书记期间强调,“开发利用好张氏文化,是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和打造人文清河的迫切需要。”清河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从清河的长远角度定位,在张氏文化开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7年4月,应世界张氏总会邀请,路洪昌带领清河张氏宗亲代表团一行11人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张氏第三届恳亲大会。此次会议规模宏大,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张氏宗亲组织与会。大会响应海内外广大张氏后裔心怀故土、想回“老家”清河看一看的心愿,决定2009年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在清河举办,路洪昌从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伏手中接过了会旗,并即席发表演说。此次大会,破例专门为清河安排了推介会,理事会的全体成员及众多企业家代表出席。清河强大的宣传攻势、演讲,推介会议和拜访、交流等联谊活动,使“清河”二字成为大会的关键词,出现了令人惊叹的轰动效应且收获颇丰,香港张氏总会、山西张氏总会分别与清河签订了委托招商协议书。
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确定在清河举办,使清河县委、县政府及广大张氏族人倍感振奋与鼓舞,整个筹备令清河张氏文化乃至整个清河都在萌动着一种发展的张力,清河县委政府投资240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为张氏文化的发展规划了“一庭两园”建设蓝图。
“一庭”,即华夏张氏祖庭,总体规划构思源于原始的“明堂”意向,演绎上古祭祀建筑的“品”字形古风,整体布局气势恢宏、古朴庄重,将远逝的历史记忆与现代感完美结合,体现了“古韵新风”的寓意。张氏祖庭规划占地90亩,由挥公享堂、张姓纪功柱阵、广场、望楼等建筑组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型祭祖建筑,对展示张姓文化、加强联谊交流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园”,即张氏文化生态园和世界张氏工业园。张氏文化生态园,环绕挥公大殿周围,以现有1000多亩森林公园为基础,辐射周边近5000亩区域,建设集农、林、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农林文化生态园。世界张氏工业园,包括省级开发区羊绒园区西扩部分和张氏生态园,计划整体招商,成片开发,最终打造成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张氏志士能人集聚创业的国际知名园区。
根据“一庭两园”开发建设规划,清河研究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积极面向海内外开展联谊活动,得到广大张氏族人的强烈响应,他们或来电来函,或亲自到清河考察,表示愿为祖源地建设献计出力。
世界张氏总会大力支持清河举办一届隆重的、有实效的、超前的恳亲大会,拟捐资2700万元用于建设华夏张氏祖庭,目前,一期工程15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世界张氏总会还决定在张氏文化生态园内建设世界张氏总会会馆和度假娱乐设施,帮助清河做好世界张氏工业园的招商与开发。
古郡清河,迎来了黄金般的机遇期,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热土上,必将兴起一轮新的发展热潮。
播迁神州大地,不忘清河祖源
张姓源远兮清河流长,始祖挥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滨兮滋润成长,主祀弧星兮卫国安邦。用于战事兮拓土开疆,挥公功德兮万古流芳……
这段话出自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伏带领寻根问祖团于2006年9月,在清河县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前宣读的祭文。从1996年开始,到清河寻根问祖的海内外张氏苗裔络绎不绝,可是,他们又是从何时走出清河播迁海内外的呢?
张姓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时期他们就从清河开始向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代的天灾人祸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张姓先民迁徙的步伐;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人丁兴旺的张姓家族更需追寻新的生活空间。自此,张姓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迁徙。
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建立新朝之时。此次迁徙,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张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一祖过扬子江,分住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赣州等处;一祖迁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
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四世纪初,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张氏先民活动的中心,处于战乱之中,为求生存,他们再一次背井离乡南迁至建业(今南京),之后又迁襄樊。
第三次迁徙潮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张氏族人向巴蜀、两淮、岭南迁徙。至此,挥公子孙已遍布全国。日后,张氏子孙或因战乱,或因生活所迫,进一步外迁,遍布东南亚和五大洲的各个国家。
近五千年的繁衍,使张姓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唐代列为“国柱”之姓,时至今日,张姓人口接近一亿,其中国外张姓达2000万之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为“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为“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于表明自己与祖先血脉相连。张姓族人走出清河之水,不忘祖根之地,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肉体、心灵的根系在清河。他们大都创出了辉煌的业绩,并信心满怀地要对祖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伏在中国已投资40多个亿建起了40多家企业,来到清河寻根祭祖之后,他看到这片热土环境好、政策宽、人气旺,又有享誉国内外的羊绒加工、汽摩配件、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产业,便积极联谊并与伊力橡塑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同时还向县领导表示,愿在祖源地开发千亩张氏创业园,给海外张氏子孙返回桑梓之地、再创辉煌业绩搭建平台。
世界张氏总会秘书长张文彪来清河寻根问祖时,提出了自己的热切希望:由海外张氏宗亲会赞助,在清河建一所培养内地和国外两用人才的外语高等学校。
清河的张氏宗亲联谊会也在不断加强“血脉”间的联谊,会长张一海先后带领宗亲团奔赴广东、山西、河南等地“省亲”,数次飞往新、马、泰与海外的张氏后裔联谊,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张氏子孙熟知了清河——他们为祖源地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而骄傲,更为祖源地成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而自豪。国内外前来寻根祭祖的张氏族人络绎不绝,他们均表示,今后将大力宣传清河,宣传邢台,不断加强与祖源地的文化、经贸交流。“寻根问祖”这一主题和相关活动,促进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交流,也展示了清河,宣传了清河,发展了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