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重庆书画艺术网www.cqart.com
主持:何菘原(QQ:421814195,重庆书画艺术网特邀主持)
嘉宾:王兴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
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
王教授您好!几年前在《书法导报》拜读到您的文章《从地域流派特征思考三峡书风》,感觉很有见地。
王兴国 19:58:59
谢谢,过奖了。我一贯喜欢思考当前书坛的一些问题并形成文字,这篇小文也算是我对我所在的当地书坛发展的一些思考吧。还有些不太成熟,希望作抛砖引玉之举。
何菘原 20:00:57
从个人的感觉而言,地域书风现在似乎并不如以前兴盛。
王兴国 20:02:32
是的。振兴地域书风这个风潮,应该说十年前的当时比较热闹。经过几年的时间,人们也许变得比较理性了,故而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太强化。而且,一个地域书风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过,就当代书坛发展来说,发展地域书风有利有弊。就看我们怎么看待。
何菘原 20:04:31
当时地域书风风潮的兴起主要是基于什么条件呢?
王兴国 20:09:04
这个应该说是近三十年当代中国书法发展中的一个里程。我们知道,从1980年代中国书法复兴以来,先后经过了许多阶段与过程。比如“85现代书法”潮流以及由各次全国大展所引发的各种书法创作流派现象,尽管潮起潮落,一些风潮(主义)不断更迭,但这对于繁荣当代书坛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提倡地域书风也就是在1990年代中期,各种书法潮流兴起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吧!这也是中国当代文艺复兴,西方文艺思潮强烈影响当代中国艺术,包括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影响的一个结果。
何菘原 20:10:46
那当代书坛对地域书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王兴国 20:14:37
关于当代书坛对于地域书风的态度,我有以下认同:当代书坛是一个信息发达、观念超前的时代。这一点可以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信息发达,使当代书法人可以快速、广泛地吸收古今众多的书法信息。人们的艺术视野变得特别开阔。从事书法的学习研究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流派风格的经典书法。人们对于古往今来带有鲜明特色的各个地域(流派)书风的学习吸收变得特别容易。这样也就更易于探索、总结并形成带有鲜明特色的地域书风。
同时,信息发达则使当代书法人更多地吸收了十分新颖、时髦的艺术观念。进入20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圈,各种不断更迭的艺术流派与观念潮起潮落,十分迅猛地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作为纯古典、纯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也不能避免世界艺术潮流的冲击。比如西方艺术中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等,对于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这门曾经十分注重传统经典技法的艺术,也开始十分注重形式构成,注重笔墨视觉效应,注重采用设计、拼贴、加工、色彩等多种方法的运用,出现了诸如书法主义、现代书法、学院派、艺术书法等多种流派主张。这种艺术观念更新的冲击,一方面使得当代书坛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另一方面,处在不同地域(圈层)的书法家,因为吸收艺术前沿思潮的程度不同以及各地域若干年来人文积淀的不同,又使其在对待艺术的理念上有些差别,这样也就在不同程度上仍然保持了地域书风的不同。而总的来讲,当代书坛较之于以往任何时代地域书风意识都更为强烈。当代人们由于所持的艺术观念,由于对艺术所持有的见解较之于任何时代也都更为深刻。人们在追求艺术的独创性,追求艺术风格鲜明性的意识也都更为强烈。因此,落实到地域书风上面,当代人们对于地域书风都是持十分积极的态度的。也就是说,当代人们对于构建地域书风的目的和意识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所以,总的来看,当代书坛对于地域书风建构的态度是比较强烈的。处在南北东西各地的书法家都十分希望树立起自己的“山头”。
何菘原 20:15:13
我觉得书家的愿望是一回事,比如每个人都希望拉起自己的“山头”,但事实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王兴国 20:16:15
当然,这也就涉及到构建地域书风的条件问题。
何菘原 20:16:57
那地域书风的形成和兴盛究竟需要些什么条件呢?
王兴国 20:20:53
并不是说我们想建个什么书风就是什么书风,或者说不管什么搞书法的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山头”,这是需要很多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和因素的。也就说一种地域书风的形成是需要“天时”、“地利”加“人和”的。关于地域书风形成或这说兴盛的条件,我以前也有些思考,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别有一些。
有利的条件在于:当代人们对于艺术的差别性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追求艺术的差异性的能力也更强。比如,要建构某一种地域书风,人们会明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者追求雄强,或者追求秀雅。就像要做一道地方风味的菜肴一样,人们知道如何去“买菜”,去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如何搭配。而信息传播手段的发达,碑帖种类的丰富,印刷质量的高超,尤其是不断新发现的书法碑帖文献,都使做“地方风味菜肴”的材料更加丰富了!所以,只要“有心”,一个地域的书法家们要共同、主动形成一种地域书风是较为方便而有利的。特别是当今媒体的发达,现代“包装”意识的增强,要快速构建一种地域书风,较之以往时代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
而不利条件则在于:当代信息发达,各方交流的加快,以及“师承关系”的松散化,又使一个地域的书家要形成某一固定“面貌”或书风,又相对困难。所以对于地域书风而言,信息发达是个双刃剑。当代信息发达和交流加剧,人们的眼界变宽。一个地域的书法家们往往都是百花齐放。大家各自吸收了很多很丰富而又很有差别的“养料”,这种“南北融和”的面貌成为今天书坛的一个主要特征。北方人特有的雄强豪放可能使他们不会固步自封,他们也会爱上江南的钟毓灵秀;也会主动吸收南方文化秀雅温润的风格。反之,南方人亦然,也会主动学习吸纳许多北方人的苍茫厚重。所以,今天北方书家中有很多人写得十分秀雅,而南方也有很多书家风格十分苍劲豪放。
另一方面,现代交流的方便,使得当代书家能“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名家书法。广泛采掘各地名家书法的“矿藏”,融众家于一炉,最后炼出的“金丹”自然也就元素含量更丰富,成色更趋复杂。而不像古人那样师徒相承,门风纯正了,这便是当代形成地域书风的不利因素。
何菘原 20:22:34
当代书坛比较兴盛的地域书风有哪些呢?或者说当代书坛比较有影响的地域书风有哪些?
王兴国 20:23:11
这个当代的范围首先要明确。前些年,也就是90年代中期,正是书坛“墨海弄潮”之时,提倡地域书风的风气比较盛行,而当下最近几年则比较平静些。按照近二十年左右,影响当代中国书坛的地域书风比如:以河南为主的“中原书风”,以江苏、浙江为主的“江浙书风”,以及“辽宁书风”、“齐鲁书风”等都比较有影响;而我们西南则分别提出有“巴蜀书风”或者“巴渝书风”、“三峡书风”等概念,应该说也有一定影响。
何菘原 20:29:35
这些地域书风的兴盛又是基于什么样的有利条件呢?
王兴国 20:32:30
形成“中原书风”,主要是以河南书协进京主办的两次“墨海弄潮”展引起轰动的。而“江浙书风”“齐鲁书风”“辽宁书风”等则分别是由几届“全国展”中作品的集体亮相而形成的。这些地域书风的兴盛,我以为一是各地地域书家的整体实力、书法风格,二是相应的展览等媒体传播。其有利条件当然也就和我前面所谈到的条件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地方书法群体的书法学习取法对象,审美趣味,地域人文精神,书家代表(包括其有影响的作品),媒体信息传播(包括包装)等等多种条件。历史上一个书法流派的形成是需要很多条件以及时间过程的,包括有影响的地域书风的形成也是这样。
何菘原 20:43:26
具体而言,巴蜀书风的形成主要是在哪些书家的推动之下形成的呢?
王兴国 20:48:45
“巴蜀书风”的形成首先离不开时代这个大环境。一般说一种地域书风不是一两个书家就推动形成了。“巴蜀书风”在当代的影响,我以为首先是巴蜀大地一大批热衷于书法又具有一定书法实力的老、中、青几代人的集合。而且,我们提“巴蜀书风”就是川渝两地书家的集合,前些年有人也提“巴渝书风”则专指重庆,提“三峡书风”则是三峡一带书家的集合。按照这个理念,“巴蜀书风”的代表书家我认为老一代是刘孟伉、谢无量等,中年一代应是何应辉、周永健、张景岳等,年青一代(其实现在很多也都进入中年了)包括李文岗、洪厚甜、何开鑫、刘新德、漆钢、齐江、傅舟等等一大批书家了。总之,这是一个地域一大批既热衷于书法,倾心书法并且作出过一些成绩,在全国或者一定范围内形成影响的书法家的集合。一种地域书风,就是一看有影响的书家,二看大家的书法风格面貌。当然,一定地域书家的书风面貌也是有同有异的。而我们评价一个地域书风也是以这两点为标准,并不是有人偏颇地理解的地域书风是一种单一的面貌。
何菘原 20:55:04
“巴蜀书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书法风格呢?
王兴国 20:58:05
“巴蜀书风”面貌总的来说是以一种碑帖兼容,温雅厚重而又富有思考,有尚趣趋向的一种书风,是一种既根植于传统,又有现代创变的书风。尽管我们看到比如何应辉、张景岳、刘新德等书法碑味很重,但也很有尚趣的追求以及帖学的流畅清新,同时也很有个性化的面貌。再如我们重庆的李文岗、乔坤龙、漆钢等几位先生也都是很富有个性创造的,其书法风格使人一看便知,他们的这种面貌,看似大胆、创新,其实也都是很有来历的。所以,总体而言就是碑帖兼容而又富有巴蜀文人才子的温文尔雅的书卷气风格。
何菘原 21:14:36
地域书风总有它的地域特征,比较中原书风、江浙书风而言,巴蜀书风的地域特征又在哪里?
王兴国 21:17:46
我以为巴蜀书风的地域特征就是以巴蜀书家审美所追求的“碑帖兼容,以碑为主,尚趣、尚雅,温雅厚重”的文人书风。
何菘原 21:18:34
巴蜀书风在书法风格方面有没有它的独特之处?
王兴国 21:20:26
当然自有其独特之处。它没有河南书风的雄强但却十分厚重,没有江浙人的秀雅流美但却自有一份天趣。它是一种传统书法所富含的“中和美”,但也不乏现代气息的形式构成和视觉冲击力。这就是巴蜀书风的特点。你看我们川渝书家写碑,不管怎么野逸但始终有一分文雅;不管怎么变形却终究不离书法对立统一的审美原则。而我们写帖的书家却不如江浙人那样尽善尽美,始终都有些自己的东西,反过来讲帖学的东西却不太纯正。就像我们四川人(老四川概念),个头很小却不乏阳刚之气,敢打敢拼,充满豪侠。但外貌却常常含而不露。反过来,你看北方人人高马大,经过风霜,皮肤粗犷,感觉一身豪气;而广东人颧骨较高,嘴唇等外貌特征都很突出。而四川人看起来就是外柔内刚。这也许用来比喻巴蜀书风就比较合适吧?!
何菘原 21:26:44
这就是说巴蜀书风以碑为主?或者说碑胜于帖?
王兴国 21:29:06
巴蜀书风当然是以碑为主,以帖化碑。写帖有碑的厚重度,写碑而又有帖的内秀在里边。
何菘原 21:29:18
重庆直辖后,又有了“巴渝书风”的提法,这与巴蜀书风一脉相承?
王兴国 21:31:13
对。直辖后,我们重庆又提出构建“巴渝书风”的概念。我们重庆书协连续搞了三届“巴渝风”青年书家展览,这其实就是推巴渝风的部分措施之一。这当然应该说是巴蜀书风的一个分支,与巴蜀书风是一脉相传的。前些年,以周永健老师为代表,曾提出重庆要弘扬“巴渝书风”,同时要着力建构东部的“三峡书风”,西部(指北碚,相对主城区而言)要弘扬以徐无闻先生开创的“西师流派”书风。这都是弘扬地域书风的一些举措。
何菘原 21:37:50
三峡书风与巴蜀书风、巴渝书风等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王兴国 21:44:56
应该说是以不同地域(圈层)来划分的地域书风。当然,这里边也有包容关系。巴渝书风是由三峡书风、西师书风以及其他在大重庆范围内暂未命名的多种书法风格流派共同构成的。其中“三峡书风”这个概念严格讲是以“大三峡”(渝东、鄂西长江三峡一带)为圈层的书风。主要部分以重庆万州(以前的川东)为主。而西师流派书风则可以是流动的。它以徐无闻先生为代表,由来自各地汇聚于西南师大书法硕士点,而后又将散布到全国的西南师大书法研究生为主构成的流派书风。所以,这是个错综交融的关系。不过也是各有其特点吧。巴蜀书风则更是一个大概念。也可以说包容了巴渝书风、三峡书风。
何菘原 21:49:39
就书法风格而言,这些地域书风还有没有什么区别呢?是书法风格相同或只是地域上有所区别而已,还是在书法风格上也有所不同呢?
王兴国 21:58:43
还是回到我前面说的关于地域书风的定位问题。一个地域书风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具体到细微的风格来说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说河南的雄强,其实每个书家的雄强有各有不同。我们所谓的地域书风只是一种大的群体影响与大的面貌。一个地域书风可能有统一的特色但又有具体的书家面貌与风格。所以,我们所谓上述的巴蜀书风、巴渝书风、三峡书风,其实首先是以不同的地域与书家群体进行的划分。这几个地域书风本来就是从一个大地区再分为几个小区域来定位的书风。这也不能完全区分其内部各位书家的风格面貌。所以,回到你刚才的问题。这些地域书风应该说是大同而有小异的。它们首先是进行的地域区分。至于各地的书风也是大体相同而小有区别的。不知我说清楚这个问题没有?
何菘原 21:59:49
我想应该是说清楚了。
王兴国 22:01:42
其实关于书法风格和地域流派书风的问题,常常让很多人对此觉得较为玄虚。所以很多人也认为这中间一定是泾渭分明的,其实不然。
何菘原 22:02:19
近年来,我觉得三峡书风提的比较响亮,或者说已经是比较有影响的。
王兴国 22:06:20
也不全是。关于这几个书风,重庆直辖前川渝两地都打“巴蜀书风”的旗帜。直辖后,我们重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省级区域,并且是直辖市,我们当然要大力弘扬直辖市的文化。而“三峡书风”的概念也是因“三峡”这个特有的区域及其对外的影响而由三峡人着力构建的一种文化现象。落实到书法上,当然要弘扬“三峡书风”这面旗帜。“三峡书风”当然因“三峡”而显得较为响亮了。而且,我们在一些媒体和很多场合也都在提倡“三峡书风”。所以,你会觉得“三峡书风”有一些影响。这当然也是由各种因素形成的,我和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曾作过一些对三峡书风的思考并形成文字。所以,“三峡书风”这个旗号才为许多圈内外人士所熟悉。其实,我们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何菘原 22:14:44
“三峡书风”这个概念最初应该是周漫白先生提出来的?
王兴国 22:15:01
是的。“三峡书风”这个概念的提出是1997年,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书法名家周漫白先生率先提出来的。其时,也正是中国书坛大力倡导地域书风之时。周先生提出这个概念后,万州文联、万州书协曾主持召开过两次大型的研讨会。小范围的研讨更多。大家其说不一,但多数人还是非常赞同和支持的。大家认为,应该围绕这面旗帜开展地域特色的书法艺术创作探索之路。所以,后来“三峡书风”这个概念被不断传播并开始形成一定影响。
何菘原 22:20:45
“三峡书风”这个概念提出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王兴国 22:25:19
有几方面考虑。其一是前面说的,当时正处于中国书坛大力倡导地域书风的时代,所以我们三峡书家也积极地提出要建构“三峡书风”。其二是,三峡工程上马后,有很多围绕“三峡”而做的文化文章。比如,我身边很多朋友还做的一件事,就是“三峡文化”研究。“三峡文学”、“三峡民间美术”、“三峡石”、“三峡艺术”等等很多概念被提出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围绕“三峡文化”、“三峡移民”,我所在的学校——“重庆三峡学院”(也是全国第一批以地域命名的学院)就做了很多研究。所以,1990年代是一个“三峡”研究炙手可热的年代。这样。“三峡书风”的提出自然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域艺术研究的作用与意义。它对于提升一个地域的文化,提升当地艺术家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探索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于提升三峡地域书家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促进地方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
何菘原 22:29:37
“三峡书风”究竟是因为“三峡热”而人为提出的,还是一种地域书风、地域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呢?
王兴国 22:31:36
可以说两者兼有吧。以前者为主,但也离不开后者的因素。我认为特别是“三峡书风”的进一步成熟是将取决于后者的。
何菘原 22:32:39
“三峡书风”的提出也应该有它的有利条件吧?
王兴国 22:38:45
当然。正如本人以前撰文所言,构建“三峡书风”,也是有一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有利条件在于:一是万州有20世纪中国书坛的书法大家刘孟伉这颗巨星,可以作为三峡书风的旗帜,一方面可以引起当代书坛更大范围对三峡地域书风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并激励当代三峡书家在构建地域书风这条道路上坚持奋斗下去。二是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比较深厚,这里历代名人荟萃,李白、杜甫、黄庭坚、白居易、何其芳、蒋孔阳、刘江等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三峡文化、三峡民间艺术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三峡人吃苦耐劳、勇敢拼搏、执直好义的人文精神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三是地方文化部门如万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以及重庆市书协对此也非常重视。四是当今也有一部分中青年书家对书法艺术十分执著,一直在为构建三峡书风而努力奋斗。构建三峡书风也有相应的不利因素:一是当今还缺乏在全国卓有影响的大家,对当地来讲,缺乏一种地域的凝聚力和群体的号召力。二是这里的书家生存环境还比较差,许多中青年书家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特别是地域书风的探究之中来。现有的创作研究队伍也还相当薄弱。三是重庆地区的整个书法氛围还显得不够好。以我所见,这里书法学习研究的群众氛围还远不如北方、中原以及江浙地区人们的书法热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三峡一带书家目前的整体实力及风格面貌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不过,正如我以前所言,构建一个地域书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三年五年就能留名丹青的,我们应该有长远打算和一以贯之的艰苦探索爬涉。路正长,不过希望就在探索者的脚下
何菘原 22:41:49
我一直比较关心的是,“三峡书风”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一种地域书风的提出是比较容易的,而关键是它能否真正形成和兴盛起来?
王兴国 22:43:25
对!这个问题我和我身边很多朋友也都非常关心。“三峡书风”的生命力就取决于我前边提到的几个因素。前些年我们很多“书风”都应运而生。但如果一个地域书风没有可持续发展,那么对于中国书坛的意义不是太大。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上很多艺术流派其生命力也是迥然有别的。这就看我们处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份子的努力程度以及所作出的表现了。特别是我提到那几个不利因素,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段消除,最终,这些地域流派书风都会衰落下去的。所以,艺术上前人“创业”容易,而后人“守业”却任重而道远啊!当然,对于这个“守业”,我们不能理解为“守成”。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家业”。
何菘原 22:51:38
但愿三峡书风、巴渝书风、巴蜀书风能真正形成并长盛不衰!谢谢您接受访问!
王兴国 22:52:47
也谢谢你对当前地域书风的关心和为之所做的工作!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