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被誉为“绿茶之王”。然而,在以市场的引导下,“小浑淡”作为评判顶级信阳毛尖的标准而大行其道,引起了信阳部分茶农的担心与忧虑。
“很多消费者不了解信阳毛尖的真正特性,只重茶叶外形,于是一些茶农和茶商专做单芽,茶商又以单芽误导消费者,形成了恶性循环,才是造成今天‘小浑淡’盛行的根本原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黄柏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凡国这样认为。
他认为,茶农们为了追求茶叶的小,在制作过程中过度揉捻,使茶毫脱落和茶叶破碎,从而导致茶汤变浑。同时,茶农加工过程中揉多抖少,杀青前摊晾失水不够、杀青不透都会导致汤浑。
这不仅是制茶技术的问题,更是信阳毛尖茶叶标准的问题。1982年河南省供销社制定的信阳毛尖最高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但到了2008年信阳毛尖的“国标”出台时,信阳毛尖的最高标准变成了“85%以上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
对于这项“国标”,赵凡国认为这是错误消费观念和畸形市场导向的结果,这份“国标”的制定也并未征求广大茶农的意见。采访中,一些信阳本土茶友认为,判断信阳毛尖好坏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就是口感:“尖刚刚长出,品相确实很好看,但味道却没出来,口感自然很淡。真正好喝的,是一芽一叶或多叶,茶香汤清,回味绵长。”
河南茶叶协会一位负责人说:“春茶中明前茶的白毫最多,茶农们只采明前茶的芽头,这才是产生"小浑淡"的原因。”“他们生产销售的汤浑、味涩、味淡、生青气重的信阳毛尖,不能代表信阳毛尖的水准,应该得到纠正。”
作为一位炒茶、制茶20多年的资深茶农,赵凡国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为了让广大茶人深入了解好茶劣茶等,写下了《解读信阳毛尖》七字口诀300余句,现在已精简压缩到70句,非常实用!比如这段质量标准早规定:圆细光直是外形,七分内质要坚强,汤清味醇要高香;忌浑忌涩忌青气,十八字诀记心上;错认山高茶就好,炒工品种忽略了;高山鲜叶再美妙, 后期炒制若不到,全部质量都输掉。”
对于如何识别信阳毛尖的优劣,凭着多年对茶制作的了解,赵凡国写道:“常见八种茶气味,区别青气和清香,栗香花香茶为上。七种滋味要牢记,味甘味醇心中放。五种汤色哪种好,清澈绿中伴淡黄。”
现在,赵凡国已经联合信阳本土30多家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提出了制止生产销售浑汤信阳毛尖的呼吁。他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信阳毛尖的健康、长久的发展,否则信阳毛尖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编辑: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