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赵凡国展示他自己炒制的信阳毛尖解析“小浑淡”
如本版图片一样,右边是消费市场导向,左边是茶农和专家的呼吁,这便是当下信阳毛尖的发展迷途。
长期以来,在河南茶叶市场上,有人以“小浑淡”作为评判顶级信阳毛尖的标准。但这一标准备受争议,不少资深茶叶专家及信阳本土的茶友认为,这恰恰是低劣信阳毛尖的特点。
今天,中国茶叶界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北京国际茶业展开幕,信阳一位茶农计划在这次盛会期间,以“斗茶”的形式呼吁抵制“小浑淡”信阳毛尖。什么是“小浑淡”?这个“戏谑之词”,到底是代表了信阳毛尖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让这个茶叶品牌误入了歧途?
事件:30多家茶企联名抵制“小浑淡”
今天,北京国际茶业展开幕,第22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北京活动周也如期开始。来自信阳商城县的茶农赵凡国也将参加此次展会。昨天,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展厅两侧的一副对联也拟好了:公开斗茶会行家金奖茶王都不怕。
在“茶都”信阳,这是一项普遍的娱乐活动,但提到此次“斗”茶,赵凡国心里并不轻松。
赵凡国说,他对茶技术特别痴迷,一直钻研高端绿茶的炒制技术,还获得过国家专利。但几年前,他炒制的上好毛尖,却被人以不是“小浑淡”为由,质疑为假信阳毛尖。因此,赵凡国决定以“斗”茶的形式,让消费者、茶商认清“真正”的信阳毛尖。
事实上,去年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期间,赵凡国曾以同样的形式摆擂“斗”茶,今年的茶叶节期间,他再次摆擂。不过令他失望的是,直到展会结束,也没有一位茶商、茶农出面与他“斗”茶。
就在赵凡国去北京“斗”茶前夕,他将一份呼吁制止生产销售“小浑淡”信阳毛尖的联名书,交给了河南商报记者。
在这份联名书中,有信阳市30多家茶企的联合签名,其中不乏信阳市浉河区和信阳东南五县信阳毛尖主产区的知名茶企。
释疑:什么是“小浑淡”毛尖
赵凡国和部分茶企所呼吁抵制的“小浑淡”,是指当下一些茶商对信阳毛尖的戏谑之词。
赵凡国说,本来信阳毛尖和所有绿茶一样,一芽一叶,尖直圆紧,味道清香、汤色清澈。但后来,追捧明前茶风气日盛,谷雨前的一芽一叶,演变为清明前的“只取嫩芽、芽带白毫”,冲泡出来的茶,汤色淡绿而浑浊,汤味清淡。因芽小、汤浑、味淡,这种茶叶被茶叶专家批评为“小浑淡”。
赵凡国说,正是这句批评之词,传到了一些不懂茶的茶商耳里,却成了“赞美”之词。
之后一些茶农、茶商追求“小浑淡”日盛,于是茶农纷纷转向只做芽头,导致信阳毛尖越做越小,泡出来的茶汤也由清变浑。
记者在郑州国香茶城走访时,一些茶商告诉记者,“小浑淡”才是正宗的信阳毛尖。不少茶商表示,“汤越浑越是好毛尖”。而对于汤浑的原因,他们说 “汤浑是白毫多的体现”。
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一位茶农说:“‘小浑淡’,现在市场上都兴这个!”他告诉记者,在茶叶交易中,茶商首先会看干茶,条形越细小越好卖,条形大了即便其他再好也不好卖,茶商、消费者认可“小浑淡”,茶农们也就生产“小浑淡”。
观点:“小浑淡”不能代表信阳毛尖水准
“很多消费者只重茶叶外形,于是一些茶农和茶商专做单芽,茶商又以单芽误导消费者,形成了恶性循环。”赵凡国说。
他认为,茶农们为了追求茶叶的小,在制作过程中过度揉捻,使茶毫脱落和茶叶破碎,从而导致茶汤变浑。同时,茶农加工过程中揉多抖少,杀青前摊晾失水不够、杀青不透都会导致汤浑。
“这不仅是制茶技术的问题,更是信阳毛尖茶叶标准的问题。”河南茶叶协会高级顾问李伟说,“春茶中明前茶的白毫最多,茶农们只采明前茶的芽头,这才是产生‘小浑淡’的原因。”“他们生产销售的汤浑、味涩、味淡、生青气重的信阳毛尖,不能代表信阳毛尖的水准,应该得到纠正。”李伟说。
他告诉记者,1982年河南省供销社制定的信阳毛尖最高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但到了2008年信阳毛尖的“国标”出台时,信阳毛尖的最高标准变成了“85%以上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
对于这项“国标”,赵凡国认为这是错误消费观念和畸形市场导向的结果,这份“国标”的制定也并未征求广大茶农的意见。采访中,一些信阳本土茶友认为,判断信阳毛尖好坏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就是口感:“尖刚刚长出,品相确实很好看,但味道却没出来,口感自然很淡。真正好喝的,是一芽一叶或多叶,茶香汤清,回味绵长。”
声音:信阳毛尖应该回归传统
欧阳道坤,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曾撰写过诸多关于信阳毛尖的文章。
他认为,正是消费者和茶商病态地追求信阳毛尖“以小为美”,最终导致信阳毛尖的价值观误入歧途。而让他心痛的是,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茶农和商家中,就连生产信阳毛尖的龙头企业也这样做。
“信阳毛尖的传统是一芽一叶,其他绿茶中也没有哪一种是单做芽头的,长此发展,对信阳毛尖的品牌是致命打击。”欧阳道坤说。
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痛批过当下信阳毛尖一味追求“芽”和“绿”,认为“小浑淡”不是信阳毛尖的正统。
“如果不能把信阳毛尖的价值感拉回正确的轨道,信阳毛尖品牌将走向毁灭!”欧阳道坤警告说。
欧阳道坤此前任职信阳毛尖集团副总经理、信阳国际茶城运营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他的一席话立刻激起信阳毛尖市场千层浪。
他说,信阳毛尖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引导,让信阳毛尖回归“一芽一叶”的传统。
“信阳毛尖作为一种饮品,口感才是第一位的,过分注重外形只会进入死胡同。”李伟说。 (原标题:信阳毛尖标准遭30多家茶企联名抵制)
(转大河报) 优质信阳毛尖滞销茶农愿以成本价直销
自中央限制“三公”消费以来,高档酒店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影响,往年不愁销路的优质信阳毛尖也发生滞销,许多茶农积压大量茶叶卖不掉,一筹莫展。
信阳市商城县茶农赵凡国每年都能炒制、销售2000多斤信阳毛尖,在往年,他的茶叶因品质好而不愁销路,茶叶主要销往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但今年市场情况突然变化,让他措手不及,辛苦炒制的2000多斤信阳毛尖积压在家中,这批茶如果卖不掉,他将损失30多万元。6月初,赵凡国一个人来到郑州,走遍各大茶城推销他的茶叶,但因行业普遍不景气,他的茶一斤也没卖出去。
赵凡国有23年的炒茶经验,多年来走遍信阳各个优质茶叶产区,钻研茶叶制作技术,他对自己的茶叶品质很自信。在信阳举办的历次茶叶节上,他都公开声明:“金奖银奖都不怕,公开斗茶见真假。”
河南省茶叶协会高级顾问李伟先生是信阳毛尖专家,他说,赵凡国是一位优秀炒茶师,他的茶炒制技术高,茶叶滋味、香气好,这么好的茶卖不出去实在可惜!”李伟先生认为,近年来信阳毛尖越采越小,市场普遍认为只有清一色的芽头才是好茶,这是一个误区,这既伤害了茶农,也伤害了消费者。这种错误的市场导向,一方面使茶农产量受限,不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推高了茶叶价格,令普通百姓不敢问津。李伟先生说,赵凡国没有迎合那种错误的市场导向,这也是他茶叶积压原因之一,但是,他的茶叶代表了信阳毛尖正确的方向,只有坚持这样的采制标准,老百姓才能喝到价格低廉的好茶。
为让茶农减小损失,为让市民以低廉价格喝到好茶,本报呼吁河南茶界人士能给茶农提供更多支持,为茶农搭建直销平台提供帮助。
信阳毛尖解读.斗茶展示质量.寻求知音人士
【核心提示】河南商城县黄柏山茶叶合作社,前身是赵凡国茶叶研究所,是集科研开发生产一体的农业企业。企业法人赵凡国从事茶业技术研究20余年,对茶类技术酷深挚爱,获国家专利一项、自研科技成果6项,近几年又掌握了毛尖茶炒制的高端技术。产品特点:高香、汤清、味醇。
他是信阳一茶痴,但只董制茶、品茶不董销茶。又上了年纪不董入网,近期在郑州受困写下了《信阳毛尖解读.斗茶展示质量.求助各界人士.寻求知音茶商》八首诗,请学生给我发表到各茶叶网站上,题目下行帮写上黄柏山牌茶叶草稿.请各位修正.电话13653763311。(编辑:张玉树)